點擊數:3964發(fā)布時間:2012-03-10 14:19:48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【宣傳科】
關于嬰兒補鈣,各方所持觀點大相徑庭。這不禁讓人嘆息,營養(yǎng)學搞得太玄虛,總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。
對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,寶寶需要從母乳獲得鈣的補給,因此日本和美國都把標準定在200毫克/日。而我國的標準是300毫克/日,多出的100毫克是安全余量,因為考慮到鈣吸收率低的牛乳喂養(yǎng)問題。因此如果寶寶得到足夠的母乳喂養(yǎng),就不用再去考慮達不到300毫克/日的問題。
營養(yǎng)標準是為飲食設計的,但是身體缺不缺鈣不能全看飲食中的鈣供給夠不夠。一般測量骨密度可以幫助判斷身體是否缺鈣,但是骨密度高低與飲食中是否缺鈣沒有必然聯系。長期臥床病人的骨密度降低,補多少鈣也沒有用,因為沒有了重力和身體活動讓骨骼受力,出現高鈣低密度的變化。
如今生活水平提高,孩子攝入鈣的水平遠高于其長輩,但他們的手腕卻沒有父輩粗壯。原因不是飲食缺鈣,而是日常缺少運動。鈣是不會自動跑到骨頭里去的,必須有運動為鈣的吸收“指路搭橋”。
曾有研究發(fā)現,補鈣會輕度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。2010年國際醫(yī)學十大新聞中有一項研究指出,補鈣可以使心肌梗死的發(fā)病率增加31%。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,取舍在于權衡利弊。曾有一項覆蓋6萬人、時間長達19年的研究發(fā)現,更多的鈣補給并沒有為骨健康帶來額外的好處,甚至補鈣多的人發(fā)生骨折的比例還要高,因此補鈣的利弊還難分高下。
心臟病、癌癥都有幾十年的發(fā)展過程,讓寶寶剛一出生就在高鈣飲食的環(huán)境中,讓他們去承擔這可能的風險,是否有必要?何況,補鈣改變了飲食中鈣與磷、鎂、鐵、鋅等元素的比例,一些敏感孩子的營養(yǎng)平衡會發(fā)生問題。
曾經的食物供給不足造成了我們的一種“短缺”思維,一提到營養(yǎng),先想到的是“缺”,接著就是“補”。全民補鈣,以至于補到嬰兒頭上,就是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發(fā)展起來的。
尊重自然規(guī)律是盡人皆知的真理,對于新生的寶寶,母乳喂養(yǎng)就是千百萬年進化而來的自然規(guī)律,我們何以非要用“補”來千方百計地干擾其生長發(fā)育的自然規(guī)律呢?
“補”并不全是壞事,但要遵循自然規(guī)律。其實,只有那些母乳不能得到保障,同時又沒有足夠奶制品的寶寶才需要補鈣。